在真实和真诚中完成调研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3-30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”是湖南省教育厅2016年委托的一项工作任务,我们于10月上旬启动调研工作。

    当我们在“湖南心理健康教育”QQ群公布即将开始调研的信息后,专业群一下子沸腾起来。“终于等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声春雷。”一名教师发出这条信息后,一天内被复制粘贴了50多次。从来没有“刷屏”现象的专业群那天完全疯狂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,更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被邀请入群,各种问题反馈信息在群里热烈交流。各地的教师都希望将自己所在地选作实地调查点,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调研不仅仅是一次收集数据和事实的行为,还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的一次春耕、一次播种、一次春风的吹拂。

    调研的过程恰如所期。在每一个市县、每一所学校,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都尽力配合调研组工作,精心安排调研组所需环境,最难能可贵的是让“调研在真实和真诚中进行”。集体座谈、个别访谈、问卷调查、现场观察,我们听到的就是大家想说的,我们看到的就是日常存在的。最真实处的呈现也是调研组最感动之点,因为这样的呈现是基于对调研组的信任,对调研工作能服务行政决策的信任,也是对阳光心育方向的信任。

■案例

    案例一:

    激励孩子在逆境中成长

    小燕,永州江华县白芒营镇中心小学六(3)班学生,家里先后遭受重创——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因病去世,年幼的小燕跟随妈妈寄居到外婆和舅舅家里。不到一年,舅舅在一次车祸中又离她们而去。家庭成员沉浸在难以摆脱的痛苦和忧伤中。

    白芒营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从小燕父亲患病起,就给予她积极的关注。当她接连遭受创伤时,老师和同学们始终与她在一起,贴心关爱她的生活,细致处理她的创伤,热心激励她在逆境中成长,学校心育团队为遭遇苦难的孩子维系了一个有足够力量的支持系统。孩子发表在校刊上的一篇文章《微笑地面对生活》勇敢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,她每天放学后都要跟家人说说“在学校的开心事”,用以调节家庭氛围。充实、快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成就成为孩子坚强担负的力量来源,也成为家庭沉郁氛围中的一片阳光。

    案例二:

    及时发现孩子的“选择性缄默”

    小小,女,10岁,母亲是饭店服务员,父亲待业在家,家里还有一个妹妹。小小在学校一直是沉默不语,无论哪个老师与她交流,她始终一言不发。根据父母反映,她在家里与妹妹玩得很开心,而在外,却基本不与人交流,在托管班或者家教老师上门时,她也是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刚入职的心理教师刘艳丽经过用心的观察,努力的沟通,并查阅大量资料,发现小小的症状符合选择性缄默的表现,即儿童原有的语言能力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交际性的退缩,儿童有选择性地保持沉默不语。刘艳丽与孩子家长进行了持续的沟通,让家长详细了解小小这种症状形成的原因、影响,建议家长与学校协同,共同帮助小小改变。小小的父母开始学习鼓励孩子,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爱,帮助孩子发展钢琴特长,陪伴孩子接触他人和社会;刘艳丽老师和其他老师一道,坚持以积极关注、热情鼓励的态度对待小小,发现她每一个闪光点,展示她任何一个小创举,让她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,大力表扬她的品性和能力。积极利用正强化和消退法,小小的优点不断放大,自信心不断得到提升。选择性缄默的不良行为不被注意,半年时间过去,不知不觉中,小小已经能够微笑着与老师和同学简单交流了。(赵雄辉)